耐震等級宣傳看板

耐震幾級的房子才安全?

「無懼7級強震」「SC鋼骨制震」「免震宅」
台灣房市熱鬧滾滾,銷售文案推陳出新,在買房子的時候,你真的了解自己房子的耐震等級嗎?
本文從結構設計的角度解析常見的建案銷售手法,帶你一起了解房屋耐震,至少在地震來襲時你可以安心許多!

建商耐震宣傳看板

南港車站附近有一家外國人開的烤肉店,食物道地美味,每次從家裡去南港買美食的路上,總是會經過許多建案的廣告看板,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文字到底是什麼意思,標榜特別耐震的房屋跟一般房屋又有多大的差距?

耐震設計規範的規定

要了解耐震等級的概念,我們得先了解目前規範的規定:進行結構設計時,共有三種等級的地震需要考慮:

地震等級平均發生頻率50年內發生大於此等級地震的機率地震後建築物狀態
中小度地震30年一次80%不應產生任何形式的損壞
設計地震475年一次10%不應產生無法修復之損壞
最大考量地震2500年一次2%不應產生崩塌

舉例幾個地區設計地震對應的地震震度:

地區對應設計地震等級有效地表加速度相當幾級震度
台北市信義區0.24g=0.24*981=235 cm/sec25接近6
新竹市東區0.28g=0.28*981=274 cm/sec26
花蓮縣玉里鎮0.32g=0.32*981=313 cm/sec26

因為各地區地質條件、距離斷層遠近、過去地震發生歷史不同,各地的設計地震力大小也不同。不同地區的設計地震力會對應至相同的機率而不是相同的數值大小,花蓮縣玉里鎮的設計地震力雖然較台北市信義區大,但是以機率統計的概念來說,如果兩者都剛好滿足規範規定值,兩邊的房子是一樣安全。

要比較設計地震力大小,只有與相同地震分區的建築物比較才有意義,跨區比較等於是拿溫度計刻度去積雪深度。

房屋耐震等級

以廣告告示牌所在地台北市南港區為例,設計地震對應之有效地表加速度為0.24g,其中g = 重力加速度 = 981 cm/sec2,可計算得有效地表加速度為0.24*981=235 cm/sec2,以舊版地震震度分級表來說,約對應5級接近6級地震震度。

因此有許多雙北的建設公司,會在設計時將有效地表加速度提升至251 cm/sec2,這樣就可以在銷售文案上稱自家的房屋"耐震6級",實際上相較於鄰近的房屋,設計地震力只提升了251/235=1.067倍而已,並無顯著耐震能力提升。

地震震度分級表
中央氣象局地震分級表

回到一開頭的建案廣告標語,號稱耐震7級代表有效地表加速度超過401 cm/sec2,也就是如同廣告所說的0.41g,以基地位於南港區來說,設計地震力較周遭一般建築物高出0.41/0.24=1.7倍有餘,要額外付出更多的建築材料成本,此種耐震標準高過周遭的政府機關建築物及任何緊急避難相關設施,如果我住在南港,發生大地震可能真的會跑去那邊避難了。

在購買房子時,與其詢問耐震幾級,我們可以詢問銷售人員該棟房屋於設計時,相較於規範基準是否有特別提高設計地震力,如果有的話是提高了多少,藉此了解該建築與鄰近建築物耐震能力的差異。此外,有一張好的藍圖還需要經驗高超的工匠,除了設計地震力外,施工品質也對房屋耐震能力有很大的影響,因此在購屋前也最好選擇過往施工品質優良的廠商,如此下次地震來的時候,才可以安心一點!


嗨我是Tate,分享的內容你有興趣嗎?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想法都歡迎在下面留言
或是可以寄信到tate946.tw@gmail.com
我會盡快回覆你喔!

在〈耐震幾級的房子才安全?〉中有 1 則留言

發表迴響

返回頂端